在中国这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,会打胜仗不是最牛的。要是既能闯出名堂,又能适时收手、不恋权势,那才叫真的厉害呢。
王翦这位秦国的大将军很聪明,他知道自己功劳太大,怕秦始皇会猜忌他,所以就赶紧请求退休回家养老了。
秦始皇出乎意料地宽容地说:“朕饶你一命,你就留下吧。”
【王翦】
小时候,王翦就特别喜欢军事,他一辈子都在帮秦王嬴政打仗,不仅打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,还平定了韩赵魏三国,打败了燕国,灭掉了楚国。
除了最早攻打韩国时王翦没出手,剩下的几个国家被灭,大多都和王翦有关。这说明,王翦对秦始皇来说,重要性可不是一般武将能比的。
王翦这辈子立的功劳,真的是大到让君王都显得逊色。特别是他打败了三晋,还灭掉了楚国,这让他稳稳当当地进入了“战国四大名将”的行列。
一开始,在攻打三晋的大战中,王翦在公元前229年从上郡出发,军队直接朝着赵国进军。经过一年多的对峙,王翦巧妙使用计谋让赵国的名将李牧被杀,接着就把赵军打得大败。
打完这场仗后,赵王“迁”被抓了,赵国之前的那些地方也都归了秦国,变成了秦国的郡县。
到了公元前227年,荆轲刺杀秦王的事情发生后,秦始皇就顺势派王翦带着大军去攻打燕国。王翦靠着强大的军队,打下了燕国的都城蓟,把燕王喜给赶跑了,这样一来,燕国虽然名义上还存在,但实际上已经没了。
另外,在公元前226年,秦始皇把大臣们都叫来,一起商量怎么打败楚国。王翦说:“得六十万大军才行。”而李信却觉得:“只用二十万人”就足以战胜楚国了。
虽然秦始皇心里特别信任王翦,但一想到要出动六十万大军,还是觉得太多了,最后他决定派李信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。
不过后来大家发现,王翦的猜想完全正确。李信带着二十万秦军去打楚国时,中了楚将项燕的计谋,深入敌境后,秦军兵力不够,抵挡不住,最后只能惨败而回。
瞧着楚军趁着胜利势头,向秦国发起反攻,秦始皇没办法,只好又去请王翦出山帮忙。虽说王翦手头已经有了六十万大军,但他还是沉得住气,一点机会都不给楚军留。
楚军原本占尽上风,结果却被打得大败,将领项燕在蕲州丢了性命。仅仅隔了一年,楚王负刍也成了俘虏,楚国就这样彻底消失了。
打了这场胜仗后,王翦在秦国成了大红人,但就在大家纷纷嫉妒王翦的名气和地位时,王翦自己却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害怕。
【王翦的应对】
其实,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去打楚国那会儿,他心里头早就琢磨透了秦始皇的顾虑。
他一口气带走了六十万大军,要是王翦突然反水,那可就麻烦大了。秦始皇能想到的招儿,也就是扣住王翦的家人,好让他不敢有二心,老老实实听话。
王翦真是个机灵的家伙,在带领军队去攻打楚国之前,他一连五次找秦始皇,说要赏给他一些田地,还说是为了给后代留点家底。
就连王翦身边的亲兵都看不下去了,王翦这才停了手,跟亲兵解释说:你瞧我老是找大王要奖赏,好像有点太过了。但你想啊,大王现在把整个国家的军队都交给我,他心里能没有点嘀咕吗?
结果真的就像王翦预想的那样,看到王翦一门心思只想要更多的土地和奖赏,秦始皇这才打消了对他的猜疑。
等他打赢仗回来,皇帝和大臣们都很高兴。但王翦心里明白,在皇帝身边就像和老虎共处一样危险,秦始皇现在能对他这么“真心实意”,不过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能镇得住王翦。
要是秦始皇把皇位给了他的儿子,那立下大功的王家,新皇帝还能管得住吗?所以王翦心想,干脆请求退休回家吧。
只有搬到远离朝廷的地方,减少自家的权力和影响,才能让后代平安无事。但王翦终究还是低估了秦始皇的为人。
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头一个把天下统一起来的皇帝,他的气度和胸怀,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他对手下立功的人大大奖赏,犯错的人则毫不留情地惩罚。
当初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去打仗,秦始皇心里确实犯嘀咕。但现在王翦已经回到秦国了,他还能在国内搞反叛吗?
王翦的名声再响亮,能比得上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举吗?能比得上秦国历经六代君主不懈努力所树立的威望吗?
在秦国人眼里,真正的皇帝只能是嬴家的人。就算王翦想造反,秦国的老百姓也不会买他的账。
所以,当王翦提出请求时,秦始皇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我不会杀你,你就继续留下吧。”
到了这个时候,王翦才恍然大悟,这位皇上不仅是当世最厉害的君主,说不定还是以后的人们很难追上的一位伟大帝王。